作者: 李若生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4-09-06 09:26
“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,卻原來我是風里生來雨里長……”近日,在牡丹區(qū)安興鎮(zhèn)船郭莊小學戲曲教室里,郭遠亭帶著學生們排練弦子戲《紅燈記》。一招一式,大家聚精會神,全然忘記了三伏天的炎熱。
“弦子戲在船郭莊村傳承了有300多年了,村里不管男女老少,都能唱兩句。逢年過節(jié),我們都要搭臺唱戲,而一到那個時候,周圍十里八鄉(xiāng)的群眾總會成群結伙地跑去看戲。” 今年61歲的郭遠亭是安興鎮(zhèn)船郭莊大弦子劇團團長,也是弦子戲區(qū)級非遺傳承人,他和弦子戲的緣分從15歲就開始了。
郭遠亭介紹,弦子戲是我國古老戲曲劇種之一,始于漢代,原屬宮廷大戲,至中唐時期日趨成熟。弦子戲的伴奏樂器以三弦、曲笛、笙為主,另有二胡、揚琴、低胡、嗩吶以及打擊樂器等。因三弦是弦子戲的獨特樂器,弦子戲由此而得名。
“1978年,我們成立了船郭莊大弦子劇團。建團之初,每年的演出不斷,劇團的足跡更是遍及河南新鄉(xiāng)、河北、安徽等多個省市?!惫h亭告訴記者,2000年以后就唱得少了,演出經驗豐富的老藝人先后去世,原來能唱的100多個曲目,現在能完整唱出來的也就只有50多個劇目,這讓傳承之路愈發(fā)艱難。
現在,郭遠亭為了弦子戲的傳承盡最大的努力,他把保留的傳統(tǒng)劇目編寫出規(guī)范的劇本,對現有的唱腔曲牌進行整理譜曲,走訪健在的老藝人,對面臨消失的曲牌進行搶救性錄音錄像,新編群眾喜聞樂見的歷史戲和現代戲。
郭遠亭介紹,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弦子戲,他們也進行了探索創(chuàng)新,一方面試水“短視頻+直播”, 劇團的“臺柱子”郭進香利用快手平臺,借助網絡直播推介普及弦子戲,點贊量達3萬次。另一方面,積極開展“戲曲進校園”主題活動,每周在船郭莊小學開展五節(jié)“大弦子戲”興趣課,從基礎步伐到唱腔身段,團員們輪流教授孩子們戲曲知識,目前已經培養(yǎng)了100多名學生。
文/圖 記者 李若生